规划编制

古驿道保护规划案例分享——以化州古驿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26 发布人:李福海(规划三所) 浏览量:加载中。。。


一、项目背景

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化州古驿道属于肇雷古道的重要路段,是化州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彰显化州市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且古驿道大部分位于乡野地区,也契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南粤古驿道保护工作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体育、文化等方式,打造古驿道示范段,塑造古驿道文化品牌,通过以道兴村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此,化州市开展了《化州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对市域古驿道进行梳理、定位、分区,并针对示范段进行了详细的保护规划与修复指引。


二、现状概述

化州古驿道是指古时化州市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陆路和水路,是化州市乃至粤西地区经济交流、文化传播与军事革命的重要通道。本项目主要对古驿道沿线“有文化价值”和“有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梳理研究。

“有文化价值”:指在历史文献、地方志、古地图中有记载的道路、运河、铁路等以及具有历史、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价值的古道。

“有开发价值”:指现有遗存较好的古道、附属设施(古亭、古桥、古庙宇、古驿铺等),或驿道旧址现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等。


(一)沿线资源

古驿道以化州城(州前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分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其中东西走向的古驿道经新安镇通向廉江市,经南盛街道通向高州市;南北走向的古驿道经长岐镇通向吴川市,经南盛街道通向高州市,古驿道沿线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如中火嶂、六竹水库、广垦农业园、化州孔庙(化州学宫)、化州鼓楼、化州文化宫旧址、南盛拦河坝、鉴江第一湾、塘降碑、南山寺观音殿、谢白村六房井、题雁塔、华山神庙、华山李氏大宗祠等。

 
图1:化州古驿道沿线资源分布图


(二)驿道现状

化州古驿道沿线所经之处,古迹文化浓厚,至今尚流传了很多典故和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古驿道现有遗存多集中在市域西部的新安镇,其他乡镇的古驿道大多已消失或被现代建设覆盖。

 
图2:沿线现状遗存(一)

 
图3:沿线现状遗存(二)

 
图4:沿线现状遗存(三)


1.现存最完整古驿道

化州市现存最完整的古驿道位于新安镇榕树村,长约500米,宽约2米,卫星影像地图上仍清晰可辨。驿道两边是古砖古石砌筑,路面为粘土结构,现路面栽种各种蔬菜。古砖表面有灰白色盐锈迹象。初步认为,砖与砖之间是采用糯米糖灰浆料进行砌筑。沿线古桥7座,皆呈拱形,其中桥头村以及分界村的古桥呈双孔形,方块砖堆砌而成的桥体依然坚固。

图5:古桥 图6:现存古道
 

2.封诰楼(彭凤岗公祠)

封诰楼又名彭凤岗公祠,始建于清朝咸丰九年(公元1859),曾于1994年抢救性维修,现仍保留前座,分上下两层,砖瓦木结构,重檐四脊,胁脊分级翘起,上级双龙戏珠,下级灰塑蝠鼠吊花篮,工艺精湛。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先生利用该楼有“奉天诰命”的牌匾作保护,驻兵在此。目前被列为茂名和化州市文物保护项目。

图7:封诰楼
 

3.琉璃庵及琉璃井

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时任州守赵仕锦到此,取琉璃井泉水饮之顿觉清冽如新,神清气爽,便募集乡民辟土建庵于古道旁,取名“琉璃庵”,历经清、民国、1998年重修,现列为茂名和化州市文物保护项目。

图8:琉璃庵 图9:琉璃井
 

4.烽火台

烽火台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化州市现存烽火台初建于明朝初期,由石碓堆砌而成,遗址旁原有驿铺分界铺,现已因现代建设活动而破坏,仅存部分红砖、瓦砾。


图10:烽火台
 

5.南盛古码头

遗址宽约6米,均用石条石板铺就,由河堤上铺到水下约几米处。现有古石古砖,埋没在草丛之中,浅水中的古石条和古砖,至今摆放仍然有序。码头对开约50米处是沙洲,沙洲两边江岸杂花生树,景色秀美。

 
图11:南盛古码头


三、保护规划

本项目基于化州古驿道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现状遗存保护情况,制定总体线路保护规划及示范段详细规划。


(一)总体线路保护规划

1.总体线路布局走向

通过查询古籍记载、现场踏勘走访等手段,在旧版地形图和《茂名市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历史资料,梳理出古驿道遗存并确定古道空间的精准定位,从而确定化州古驿道线路的总体走向和布局。

 
图12:大数据分析图
 
确定陆路、水路各一条主线以及陆路两条支线,陆路驿道总长66KM,水道按原有河道走向,总长34KM。

古驿道主线:南江口-高州古驿道(陆路线路)、鉴江古驿道(水路线路);

古驿道支线:化州-电白古驿道(陆路线路)、化州-吴川古驿道(陆路线路)。

 
图13:化州古驿道总体线路规划图
 

2.古驿道分类

结合化州古驿道线路现状,依据驿道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分为山地型驿道、平原型驿道、滨水型驿道、村镇型驿道和古水道五种类型。总体来看,化州古驿道以滨水型、古水道性和村镇型古驿道为主。


 
图14:古驿道分类布局图


3.功能分区规划

结合古驿道线路沿线资源特点,将古驿道功能体系划分为历史人文区、农耕体验区、生态观光区。

历史人文区:结合驿道周边现有遗存和文化民俗传统,打造化州市文化体验区,注入化州美食展示品鉴、化州民俗展示等要素,发展户外运动及文化体验等旅游服务,重点打造“南粤古驿道肇雷古道——最具文化特色段落”的城市品牌。

农耕体验区:以鸡心黄皮果、橘红、珍珠番石榴等化州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打造以有机农业观光及四季采摘体验为主题,集农耕体验、田园骑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耕体验区,展示化州市田园之美。

生态观光区:以化州市特有的生态资源如榕树茶等为生态本底,以绿色为主题,营造绿树掩映、鲜花芬芳的驿道,展现化州市自然生态资源最原始的美。


图15:古驿道功能分区布局图


4.交通连接方式

充分考虑车行系统及慢行系统的衔接,车行系统包括高速公路以及省道、县道、乡道等交通干道,慢行系统以古驿道本体、村道为主。车行系统与慢行系统的连接,设置古驿道入口标识、交通换乘等设施,游客通过交通干道到达古驿道,以慢行的方式(如步行、跑步、自行车等)畅游古驿道。

图16:市域古驿道交通连接模型示意图

5.保护与修复指引

(1)古驿道分级

根据驿道的保存情况,分为保存完好、轻微残损、严重残损、覆盖和消失五个等级。

 
图17:古驿道保存情况分级图

(2)本体及保护范围划定

分别对古驿道本体、附属设施划定本体范围及保护范围。

表1:古驿道本体及保护范围划定指引表

(3)修复指引

提出古驿道本体、附属设施修复指引。

 
 
 
 
 
 
图18:古驿道本体及附属设施修复指引图


(二)示范段详细规划

1.示范段选线

依据“有遗存、能活化、可到达”三个原则,经过实地调研和初步梳理,根据【康熙】化州志记载,化州市市域范围内共有驿铺约17个,可考证的古驿道遗存主要集中于新安镇,包括封诰楼、竹界村古道、7座古桥以及琉璃庵、琉璃井、中火嶂、六竹水库和广垦农业园等,沿线周边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其中以琉璃庵—荔枝山段为佳。

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周边村镇特色、化州市对古驿道的重点发展意向以及古驿道对省定贫困村的带动作用等综合考虑。选定新安镇蝴蝶岗(琉璃庵)—荔枝山段作为示范段进行详细规划,示范段全长约12.6km。


图19:示范段线路布局图


2.产业规划与功能活化利用


(1)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

从化州古驿道的使用者与主要使用方式角度出发,将以一般速度步行一小时、骑行半小时的距离,即5公里,纳入到古驿道影响范围。


图20:市域古驿道沿线省定贫困村分布图
图21:古驿道示范段沿线省定贫困村分布图
 
结合化州古驿道的古驿道特色文化内涵,以化州文化为核心,依托区域型服务设施和主要发展节点,建设古驿道文化特色小镇和特色村落,并针对古驿道沿线贫困村落进行重点扶贫,通过古驿道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文化旅游、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等产业功能注入,完善村庄交通、环境、设施建设,带动沿线贫困村产业发展。

表2:省定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引图


(2)驿道功能活化利用

依托化州市古驿道现有路线,以沿线庙宇、祠堂、广场等为载体,通过节庆、展会等活动展现具有化州当地特色的年例、木偶戏、粤剧、话剧等民俗文化。同时,结合示范段周边自然条件,组织适合大众参与的项目,推动户外活动、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新的全民健身场所,打造健康之路。

 
图22:驿道功能活化利用示意图


3.保护与修复指引

细化示范段的功能分区,在满足总体层面的保护与修复要求的前提下,按分区提出具体保护与修复措施。
 
图23:自然风光区平面图
 
图24:A-B经典断面示意图
 
图25:C-D经典断面示意图
 
图25:历史人文区平面图
 
图26:E-F经典断面示意图
 
图27:H-I经典断面示意图
 
图28:红色革命区平面图
 
图29:J-K经典断面示意图
 
图30:农业休闲区平面图
 
图31:L-M经典断面示意图

4.节点设计

考虑整体线路走向与功能分区,及未来打造重点同时考虑可开发空间最好的旧址作为重点设计节点:
分界坡(烽火台、分界铺)、曲径村(封诰楼)、新安旧圩(红色革命旧址)、竹界村(竹界村古驿道)、蝴蝶岗(琉璃庵)。
 
图32:示范段区位节点图
 
图33:新安旧圩节点平面图


5.实施策略

近期:尽快完成示范段驿道修复及硬底化道路、木栈道建设工作,以沿线重要节点开发为建设核心,完善周边的服务设施系统及景观标识系统的建设。

远期:全线完成古驿道示范段道路、生态环境、沿线建筑整治。完成驿道周边公共空间打造建设。联动周边打造化州古驿道品牌,形成示范效应。

 


四、结语

本规划主要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历史资料、旧地图等手段,梳理出古驿道遗存并确定古道空间的精准定位,从而确定古驿道线路的总体走向和布局。在此基础上,明确市域总体层面与示范段详细规划层面的规划内容与重点,并最终提出相应保护与修复措施及实施策略。

本规划的编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梳理市域层面现存古驿道及线路沿线遗存,另一方面是选取示范段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提出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措施、实施策略,加快推进化州古驿道活化利用,带动沿线乡村发展。